Loading...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暗时间》。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什么是暗时间啊? 翻开这本书才知道,这本书算是作者刘未鹏的个人方法论总结,其中有一个就叫做暗时间,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读完这部分之后我来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就说说暗时间吧,暗时间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举几个例子来体会下。 比如说一个人,学习看起来非常刻苦,早上不到七点就去自习室了,然后直到晚上熄灯才回来。可是你会发现他考试成绩还是很差。这除了一些智力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对时间和效率的把控。虽然有的人看起来非常刻苦,但有时候你会发现,他可能人坐在那里,但思绪却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有些人学习的时候把一些定义、方法读了又读,但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和理解,其实最后还是没有把一件知识想透彻想明白。总的来说,这些有效的时间都没有用来真正去做有效率的事情。 比如说一台服务器,配置相当牛逼,不管是内存、CPU、GPU 都是顶配中的顶配,但是却被放在那闲置不用,一点功能也没有发挥出来,这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但如果我们把它每天进行一些数据处理、计算,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这才是这正利用好了这些时间和资源。所以,这台服务器闲置是一天,满载运行计算也是一天,这两种情况,对服务器来说,产生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人每天都有 24 小时,但不同的人,利用这 24 小时的方式不同,那产生的效果也就是不同的。人的一天中,有睡眠时间、通勤时间、工作时间、娱乐时间还有很多碎片时间,在这些时间里面,其实有很多时间是暗时间,有的人利用了这些时间进行了思考和学习,而有的人却在这个时间无所事事。 书中特别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一个人在想什么,我们其实是看不出来的,但同时思考又是非常重要的。善于利用暗时间进行思考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好多的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会比别人活好多年。 书中有一个比喻我特别喜欢: <div class="tip inlineBlock info">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一个沙漏,里面装的沙子都差不多(因为大家的寿命都差不多),但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细,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可以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是一样的,但却会拥有更长的生命。 </div> 我觉得这个写的是太好了。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能单纯地以投入的时间作为评判标准,时间和效率的乘积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衡量标准。比如说背个英语单词吧,虽然我们一直在朗读,但发现记忆效果就是差,这是因为很多时间我们并没有去投入身心去记忆和思考,去思考这个单词更深层次的用法,和其他单词、场景的联系等等。同样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如果我们不去深入思考,也只能浅尝辄止。 学习就像电脑的 CPU 处理程序一样,如果我们始终给一个任务分配高的优先级,分配更多的时间到上面,那效果自然就是更好一些。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始终多去思考,去思考知识底层更深层的原理和关联,那效果也会更好。 但,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比如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时间必须要用来做固定的事情,比如通勤、吃饭等等。但有时候我们就发现,有些人似乎看的东西不我们多,玩的也不比我们少,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就是比我们走的更远。有一个诀窍就是利用了一些暗时间,这部分暗时间完全可以用来思考。 比如说走路、买菜、洗漱、通勤、出游、吃饭等等,这些时间都可以看作是暗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梳理和精细化之前看的和读的东西。慢慢地,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大脑中时刻留着几个问题,比如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都可以,如果记不住的话,那就可以把一些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思考的问题记录到一个备忘录里面,有事没事的时候翻出来就思考一下。比如说坐车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思考今天遇到的一个算法或设计上的问题。比如说洗漱的时候,我们可以构思一篇文章或者文档的内容和设计。有时候可能洗漱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一个问题就马上被想通了。这就是充分利用了暗时间的效果。 能把握住暗时间的人,其实就相当于无形中拥有了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被用在了思考之上,也就可以走的更远。 好嘞,就先写到这里,大家也可以试试看,让我们把握住自己的时间沙漏,利用好我们的暗时间,相信它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威力的。 文转载自公众号:崔庆才 | 静觅 最后修改:2021 年 09 月 13 日 © 来自互联网 赞 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 条评论
最近自己的变化再加上这篇真的很有同感!
读了老师写的这篇小文,深受启发。我虽然还没有读过《暗时间》这本书,但是通过老师的这篇小文已能感受到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能不能把握随时可能流走的时间,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